中医对于三分冶 七分养的指导思想
有句玩笑话说“美国人有钱去旅行了,法国人有钱玩浪漫了,只有中国人辛辛苦苦挣的钱都送医院了”,看看我们身边的一些事例 ,均瑶集团的老板,王均瑶因劳累过度,患肠癌,英年早逝,年仅38岁,他生前最后说过的话就是原用全部的资产来换了一截健康的直肠,着实的反应了这一点。人在生病无助的时候,看到医生下病情书的才明白,平时如果少做一些什么,多做一些什么。身体也不至于会到这么严重的情况。
我们平时在生活中,小病小灾的不用吃药,也不用看医生,身体有病时,去医院,经过一系列治疗好转了就马上出院,投入到生活事业中去,最后旧疾复发导至更严重的情况出现的例 子也不在少数。
那么有的人说了,医院不是治病的吗?生了病去医院不就行了吗?在这里大家首先要理解一个概念就是”病和医“,病其实就是指身体出现不适所表过出来的外在情形,而医就是治,什么是治呢?就比如一棵花,叶子开始黄了,花朵开始蔫了,到了医院,医生会全方位的进行化验,检查。最后会有几种结果,剪掉发黄的叶子,加上施肥,更换土壤等等措施。这个过程叫治。而这个治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显然是不能的,因为这种医治的方式,忽略了一个主体就是植物本身的吸收能力,转化能力。土壤再好,花肥再多,黄的叶子剪了,如果植物本身的营养输送管道出现了问题,即使治好了,也是所谓的治标不治本。这是西医的治法,西医讲究元素、细胞、物质。(西医的手术,各种素)。
而中医是相对包容的,但中医的治法更比西医有远见,中医强调“急则治标,缓则治本,标本兼治“。(解释)。
中医更高明的在于,中医对于人和自然的认识是方式是和西医不一样的。中医有整体观念,讲究人和自然,人体本身,人和社会环境是一体的,即要人体是一个功能的结合体。
人体各身功能的正常运行,是保持人体不生病或少生病的基本条件(少年、老年)
中医最大的优点,就在于非常注重人休自身的功能和人体的自我修复力。早在几千年前《黄帝内经》就倡导:“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乱治未乱。”例如中医常用的经络、艾灸养生法,中医养生知识就是最突出的例子。
中医有一名话“人体自有大药在“,人体内其实蕴含着一个大“药铺”—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人体内各自器官的功能正常的运行,用专业的术语说,就是免疫力。免疫力就是人体最好的药,也是人体最好的医生。
当人有不适或生病时,这位“医生”可以敏感地捕捉到人体异常信号,马上调整人体的各种功能,并及时调动身体的各大器官,产生各种反应,“进行“配药”、“用药”,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。
比如不小心蹭破了皮、出了血,过一会就自动止血了;再过几天,伤口就会结痂;一星期后,痂脱了,皮肤恢复平;再过一个月,皮肤已经复原。自动止血就是因为人体有天然的止血药--血小板。
相反,如果人体的这种能力遭到彻底破坏,即使华佗再世,也不可能挽救性命,艾滋病之所以成为“不治之症”,最主要的问题是免疫系统遭到了灭顶之灾
德国《生机》杂志 2006 年刊登的一篇文章:研究人员发现,只要注意调养和改善生活习惯,60%~70% 的疾病都能够自愈。
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医生治病,只是激发和扶持人类机体的自愈力而已,最终治好疾病的,中医养生观:“三分治七分养”!你需要的不是医院而是改变观念!世界上最能治病的,不是药,而是人们自己。
三分治,七分养,治病三分靠药力,七分则要靠调养。中国古代人们说事情讲究三七定律,而国外人则讲究二八定律。
这就带出我们今天的话题,三分治 七分养。养的方法就是未病先防,已病防变,愈后防复发,这个观念现在也被西医接受。
现代医学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,最高明的治疗手段都是通过修复人体自愈系统的平衡,来提高人体的自我痊愈能力。因此,治疗的方法不应该是单纯中止疾病症状,而是协助人体完成它该完成的工作。达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。其实,养病的目的主要是不让病情继续发展,避免产生并发症。
很多常见病,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,眼下的医疗水平都是很难治愈的,比如说常见的糖尿病、高血压、肝炎、风湿类风湿、慢性肾炎、甲状腺疾病、红斑狼疮、白癜风等,所以养病很重要。得糖尿病的人,有的人把病情控制得很好,基本不影响生活质量,也不影响寿命,但有的人不但病情不断发展,而且还产生了很多并发症,原因就是有些患者只知道医而不懂得养病。
有些病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并发症,是病情不断发展。所以我们想要少生病,就要养病要“三分治,七分养”。
有时候从另外一个角度看,得病还是件好事,因为它提醒你要注意了,病能教育人。宋代的程俱,在《自宽吟戏效白乐天体》诗中写道“人言病压身,往往延寿纪”,意思就是说有病在身的人反而还能长寿。
30多年以前,在北方的农村有个风俗习惯,就是有老人的家里,都在堂屋中间放个棺材。因为家里老人岁数大了,没准哪天就寿终正寝了,所以早早准备好棺材放着。
我的一个远房的姑姑在年轻的时候,得了很多病,医生说她肯定会短寿,肯定要走在其他同龄人的前面。所以她就想开了,年龄不大就早早地给自己预备好棺材,想吃啥吃啥,想喝啥喝啥,每天出去该干活干活,没有什么精神压力。而且由于医生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,她也很注意,经常食用一些偏方,验方,以及很便宜的药物,改变生活习惯等等维持着。结果她的棺材几次都被别人借走。因为有的人突然死亡,来不及准备,就借她的用,回头再还她。到后来,村里那些和她同龄的人都走了,只有她还健在,很长寿。这就是人言病压身,往往延寿己”的代表例子。
所以说,有病不可怕,有病要注意养生、养病,不要让病情快速发展,起码尽量让其发展得慢一些。这样,等病情发展严重了,人也老了,也该寿终正寝了,这就是带病也可以长寿的道理。
这位长寿的人,跟其它人的区别是什么?
在治疗急性病的过程中,三分治和七分养要同时配合进行。而治疗慢性病首先需要七分养,然后再配合三分治,并且七分养要贯彻在以后的生活中。
第一是养生;养生是未病先防,把自己身体搞好一点、多锻炼,抵御疾病。”
第二个层次就是养病。我们说‘三分治七分养’,很多慢性病的维持和康复,疗养就可以完成。
“‘养’的第三个层次就是养老。养老用中医的方式是大有作为的,养老如果离开中医,一定是没有出路的。”
因此,我们要探索一条医养结合的慢病防治新模式,这应该大有作为。”
以下内容参考公司最新版宣传手册 公司宣传册(2021最新版)
公司理念:
祥康自1897年,创始人就提倡以防为主,以养为重,以治为及,以康为辅的超前教育,这与现在我们国家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内容不谋而合。
普通的医养结合,只是形式上的医院+养老院模式,生病在医院,养老在养老院而已。不能真正的体现养的概念。而祥康之家的综合疗法,则是在养这个里面,做了很多内容,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祥康医养模式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“综合疗法”。那么综合疗法都包括哪些内容。
大家自行参考我们的宣传册。例 :申国泰、张秀云、李大哥等在祥康之家经过综合疗法的典型例子。
祥康之家的医,普通的医院固定几个门诊科室,而祥康之家的医,背后有天下好医生专家团的支持。这是医的特色。
在祥康之家养老有什么优势?参考宣传册,第6页。
修改日期 | 修改人 | 备注 |
2022-04-22 18:36:53[当前版本] | 系统管理员 | 0.2 |
2022-04-22 08:59:11 | 系统管理员 | 0.1 |
2022-04-22 08:55:54 | 系统管理员 | 创建版本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