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谓人格就是指一个人平时待人接物的习惯模式, 阿尔茨海默病 长者最早出现、最为常见的心理特点就是人格的改变,习惯模式的打破。例如:大方变得小气,开朗的人变得忧郁,谨慎的人变得无所畏惧等。这种改变常常令人惊讶,甚至让人觉得长者变了个人一样。
长者会渐渐出现越来越只顾自己,不顾别人的倾向。有时像个小孩子一样,自己吃的、用的都看的牢牢的,不许别人动。经常指责对他不好,虐待自己。而对于家里其他人的情况则漠不关心。
随着阿尔茨海默病的加重、道德观念的丧失,长者的行为活动越来越受本能的支配,表现出食欲、性欲等的亢进。这里所说的亢进是指 阿尔茨海默病长者 会不分时间,场合,没有任何道德顾忌,随心所欲地表现自己的本能欲望。例如:当众脱光衣服、对喜欢吃的某种食物,不节制的进食,而对不喜欢的一口不尝。
由于脑功能的减退,长者对于自身疾病的表现和性格改变,并不能有所认识,也不加以改正。更不会主动求治的意识。
由于 记忆力 的减退,长者原本熟悉的环境和家人,都成了陌生的地方和人。他们会紧张不安,对周边的人都保持警惕,不让人有任何接触。
长者往往具有言语和行为上的攻击。在别人看来,长者常会无缘无故的 谩骂 和 攻击 身边的人。
当 阿尔茨海默病晚期 ,长者脑中的记忆像被用橡皮擦去一样,只留下一片空白。任何有意义的思维和心理活动都不在存在。长者常整日卧床,无任何自主的活动,对外界的刺激也缺乏相应的反应,如不知冷暖。只留下一片茫然……
阿尔茨海默病长者的情绪非常脆弱且不稳定,我们要如何 进行 心理护理呢?
对阿尔茨海默病长者发生的一些精神症状和性格变化,如猜疑、自私、幻觉、 妄想 ,家人应理解是由疾病所致。要理解、宽容,给予爱心。
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,有针对性地掌握长者的心理状态,然后有计划、有目的地与长者个别交谈,解决其思想上的问题,注意掌握一定的谈话技巧,使其消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,以促进疾病的稳定与缓解。
对于长者的人格改变、自私和攻击行为要耐心地加以劝阻和引导,不急不躁,多给长者一些时间,并心平气和地反复指导。必要时可运用触摸, 如轻轻握住长者的手、挽住长者的胳膊等, 稳定其 情绪 ,增强安全感, 并增强交流效果,给予安慰、启发、疏导和心理支持。
鼓励长者多交朋友和参加社会活动。
生活中尽量满足长者的合理要求,不要取笑和愚弄长者,不要伤害长者的自尊心,要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宽慰。
这是鼓励长者不断思维的最好办法。不过要尽量避免回忆伤心事。长者都有成就感,让他们多讲述那些“过五关、斩六将”的趣事,这样才能使他们的思堆活跃,用乐观的情绪驱赶哀伤和忧郁。如果让其孤独自处,憋闷终日,那只能加速 阿尔茨海默病 的发展。
阿尔茨海默病初期是长者心理变化最复杂、问题最多的时期。他们常为自己的脑糊涂、记忆力减退、严重失眠等身心不适而十分苦恼,甚至悲伤抑郁、失去生活信心,这时最需要 心理疏导 。早期的重点是消除他们的悲哀和忧虑。最好的办法是“心理交流”,鼓励长者把心中的苦闷讲出来,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。
“多疑”是阿尔茨海默病的通病,是 阿尔茨海默病 最早、最多见的症状,应以实际的例子化解他们的疑心心理。